心理素质是衡量一个人才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统一的人格品质以及积极的社会适应力等8个方面。
先了解一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1.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3重治疗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
大学生在校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
(一)人际关系处理
(二)就业与学业的双重压力
(三)承受挫折的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以及大学生自己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持心理健康发展呢?可以总结了一下几点:
对于学校来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状,根据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并结合大学教育的实际,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了解心理健康对自身成才的重要影响,以及对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并能用科学和谨慎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
第二,情绪稳定和意志品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情绪和意志等心理知识,使大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特点和意志品质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特点及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进而掌握维护心理健康和调控自我情绪的方法,培养自己坚忍不拔、自制性的心理品质和提高自我调节和约束的能力。
第三,挫折与人际交往教育。大学生通过对挫折心理的学习,了解挫折的心理反应,从而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锤炼优良的品质;向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心理知识,并指导大学生学习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能,使大学生掌握交往的基本原则,提高交往能力并建立和优化人际关系。
第四,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习初步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心理求助的基本方式,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的一些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自觉的开发智力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对于大学生自己来说:
1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正处在发展、稳定、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完善和稳定,有助于他们减少或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2 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情绪的困扰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个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抑郁等表现,在大学生心理异常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这些情绪困扰一方面受大学生所处特定时期的情绪活动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许多与大学生活相关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对环境的适应、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学习和恋爱的挫折、人际关系的紧张及生活事件的增多等。
3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矫正行为失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更应具备迎接各种挑战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此,就必须有目的地培养良好的个性。个性既受遗传影响,更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还与个人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有关。大学生个性可塑性大。矫正不良性格,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也是大学生自我调适心理障碍的重要方式。
4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状态良好,意味着个体与环境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协调平衡下的个体,便会情绪乐观、稳定,学习和工作游刃有余。在竞争激烈、节奏变化呈加速度的社会中,只有迅速地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方可凸显自己的价值。
5 转变观念观念的陈旧、保守,认识上的无知是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首要原因。当人们身体不适时,会去求医;同样,当人们心理有问题时,同样应该去求助。让全面的、真正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并指导人们的行动。只有在全社会建立起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个个讲究心理卫生的局面,有心理问题的人才会积极、大胆、坦然地去求助。
6 学习与人交往的艺术与方法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大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与广泛阅读,懂得与人交往的艺术与方法。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别人、真诚地赞美别人,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欣赏与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观点和行为,懂得批评与建议的艺术。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保持“感恩”之心。
7 学会“自我合理化” 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大学生应学会“自我合理化”。简单地说,就是要多一点“阿Q”精神,善于运用各种理由把环境进行合理化。有的时候外界环境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对环境的认知和态度。当人们以宽容的态度、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种挫折时,便能使心理问题“软着陆”,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必要素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